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上海之春|歌剧三剑客抵沪护航,上音《茶花女》开演前冲刺

  • 情感
  • 2025-03-31 22:45:05
  • 12
  • 更新:2025-03-31 22:45:05

《茶花女》是威尔第“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全世界上演频率最高、最卖座的歌剧之一,被誉为“世界歌剧史中最灿烂的宝石”。

4月6日-9日,由上音歌剧院联合萨翁林纳歌剧节共同打造的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将在上音歌剧院连演4场。这也是今年“上海之春”的闭幕大戏。

意大利导演马埃斯特里尼和萨翁林纳歌剧节艺术总监、指挥家维勒·马特维耶夫,漂洋过海来到上海,正带领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青年歌剧团师生,进行细节打磨和最后冲刺。

歌剧《茶花女》海报

年轻学生挑梁主演

歌剧《茶花女》的故事取材于小仲马的小说,1853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剧中唱段如《饮酒歌》《永远自由》《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等,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上音版《茶花女》首演于2021年,前后演出两轮。此番复排,主创皆为活跃在国际歌剧领域的中外艺术家,演员阵容也是中西合璧。

廖昌永领衔主演乔治·阿芒。来自欧洲的歌剧新星卢克蕾齐娅·德雷和里德·卡塔尔多,上音声乐歌剧系博士生、硕士生如顾文梦、范雪妍、冯浩然、张功浩,以及上音青年歌剧团的演员们,组成两组主演阵容。

上音各系师生联合大作业,与国际团队开展排练和筹备工作。歌剧排练指导管珺介绍,学生们在寒假开始准备工作,并在三月进行了两轮排练,“年轻演员展现出让人惊讶的高素质,外国导演来了之后,他们无缝衔接,排练非常顺利,已经可以相对成熟地把握这部歌剧。”

导演马埃斯特里尼在排练现场

顾文梦是上音2022级在读博士,主演过二十多场《茶花女》,也参演过前两轮的上音版《茶花女》。

“玛格丽特对女高音的挑战很大,不仅要有强大的声音技术支撑,还要会唱会演。”顾文梦说,第一幕的她精神焕发、光鲜亮丽,到了第三幕,肺痨发作,病入膏肓,眼神上需要病人的状态。做功课时,她还去博物馆的西方油画里找借鉴,因为油画中保留着那个时代的人物状态。

“意大利导演为这一版《茶花女》增加了很多细节处理,包括眼神、仪态等。比如,如何进行贴面礼、碰酒杯时要把肩拉长、下颏扬起来的线条也有讲究。”顾文梦说。

“本科时,我们没有这么多唱歌剧、上舞台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很幸福。”顾文梦感慨,从讲台到舞台,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我自己深有体会,在舞台上历练了多次之后,对角色的演绎更加得心应手。在舞台上不断摸爬滚打,这种经验很宝贵。”

导演马埃斯特里尼在排练现场

国际大咖保驾护航

导演马埃斯特里尼至今已执导150多部歌剧。他是上音的老友,曾在线上指导上音版《茶花女》,这次是他第一次来到现场,与上音师生合作。

“他们的水平相当高,热情,努力,会认真听取我说的每一句话,渴望吸收我传达的每一点信息。”和年轻主演、上音青年歌剧团面对面交流后,马埃斯特里尼表示。

在舞台上,马埃斯特里尼希望忠实呈现原貌、贴近作者原意,包括小仲马、威尔第的意图,“实际上,这是一个自传式的故事。”

指挥马特维耶夫在排练现场

“这些青年才俊充满活力、激情,富有想象力。他们上手很快,渴望学习新事物,排练进展非常迅速。”率领上音交响乐团排练后,指挥马特维耶夫观察。

“我反复和学生们说,一定要珍惜。他不仅是大指挥家,还是歌剧节艺术总监,由他手把手调教乐队的弓法、节拍和作品风格,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宝贵机会。”制作人朱丹丹说。

出生于1986年的马特维耶夫,在芬兰家喻户晓。2014年,他开始担任萨翁林纳歌剧节艺术总监,一举把这个歌剧节做成了欧洲“顶流”。

每年6月-8月,萨翁林纳歌剧节会在建于1475年的奥拉温林纳城堡上演5-6部歌剧,歌剧开票后常常秒光。萨翁林纳远离芬兰中心,靠近俄罗斯东部。这是一个约三万人的小镇,平时人烟稀少,歌剧节期间却人声鼎沸,极大带动了当地文旅。

“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演出场地、独一无二的声学效果,还会邀请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来演出。”谈及成功秘诀,马特维耶夫笑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指挥马特维耶夫在排练现场

廖昌永曾两次率领上音团队去交流, 让中国艺术歌曲、中国音乐文化成功走出去。“三四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秩序井然。歌剧文化深深地渗透在这片土地上。”朱丹丹说,马特维耶夫不仅可以为上音学生带来音乐上的提高,也能带来歌剧制作、剧院运营、歌剧文化培养等方面的收获,“如果真心想学,他们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忙完上海的演出,马特维耶夫便要回国准备今年的歌剧节,上音团队今年还会去观摩,并亮相“中国艺术周”。“这个舞台不乏中国歌剧的身影,未来,我们会把更多中国歌剧带过去。”马特维耶夫说。

萨翁林纳歌剧节演出城堡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