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碧桂园2024年亏损收窄82.5%,累计交付房屋38万套

  • 国际
  • 2025-03-31 09:58:06
  • 15
  • 更新:2025-03-31 09:58:06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妤涵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3月30日晚间碧桂园(02007.HK)交出了2024年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全年总收入为2528亿元,同比减少37%,归属股东净亏损32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472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

总体来看,尽管收入下滑,但其2024年财报实现大幅减亏,亏损额同比2023年收窄82.5%,利润数据初现筑底迹象。

另外,截至2024年底,碧桂园的总资产为10358亿元,高于总负债金额,净资产仍有513亿元。

然而,流动性压力也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底碧桂园总现金余额约298.97亿元,但受限制现金占比高达78.7%,约235.3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3.62亿元。

碧桂园2024年亏损收窄82.5%,累计交付房屋38万套

“在政府促进销售、优化供需、提振信心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助力下,一些核心城市的成交量逐渐回暖。虽然目前行业整体仍存在一定压力,但这些积极信号均预示着行业在经历调整后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碧桂园在年报中表示。

对于碧桂园来说,“保交楼”仍然是其当前维系市场信任的首要任务,更是其生存之战。

碧桂园方面透露,近三年来,公司累计交付房屋约170万套,其中2024年交付38万套,覆盖31省242个城市。尽管交付量较2022年(70万套)、2023年(60万套)持续下滑,但仍居行业首位。

接下来在2025年,碧桂园仍有约21万套房屋的交付任务。此前在碧桂园2025年度工作会议,董事会主席杨惠妍曾表示,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的重点工作仍然以保交楼为主,下半年则以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好准备。

“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将实行滚动预算管理,每月进行复盘和调整。在支出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严格控制每一笔开支,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在收入端,则要努力拓展和提升收入来源,为公司保交房和稳定经营提供支撑”,杨惠妍指出。

在保交楼之外,债务重组是碧桂园当前化解财务风险的关键。

截至2024年末,碧桂园总借贷约2535亿元,其中境外债务占比约42%。在今年1月9日,碧桂园公布了境外债务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主要解决碧桂园现有债券债务、现有银团贷款债务以及由碧桂园借入或担保的若干其他贷款融资下的境外债务。

碧桂园称,如果重组提案得到落实,碧桂园集团将可以实现大幅去杠杆化,目标是减少境外债务最多116亿美元,同时有望延长境外债务到期时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其中,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加权平均借贷成本则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

碧桂园2024年亏损收窄82.5%,累计交付房屋38万套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若碧桂园的方案落地,公司或确认数百亿元重组收益,净资产有望提升至千亿规模。但重组谈判仍面临债权人博弈与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过,近期政策环境的改善或降低博弈难度。2024年“金融16条”延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稳住楼市股市”等政策均释放出积极信号,为债务重组与行业复苏注入信心。

在保交楼、稳资债的基础上,保经营是碧桂园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碧桂园方面透露,在经营端,公司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调节适配市场变化,控制管理费用合理投入。另一方面碧桂园也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进行市场挖潜工作,匹配市场需求制定对应供货计划,稳定销售价格,保持合理流速,最大化开发类资产价值。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碧桂园已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

例如,在去年9月,碧桂园选择“以房抵债”,用上海三处不动产抵偿帝欧家居4.23亿元债务;去年12月,碧桂园再转让持有的长鑫科技1.56%股权,总代价20亿元,拟将出售事项所得款项用作一般营运资金,目前打算主要用于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自去年9月底支持政策落地后,核心城市市场销售有所加快,碧桂园应把握好政策窗口期,提高项目产品力,加大营销力度。另外,或可与政府部门积极对接土地调规、退地换地政策,回笼资金或换仓促进去化”,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